【北斗星社工】“寻根六榕,丝路新彩”广东省丝绸博物馆研学活动
7月14日,在广州市越秀区团委、六榕街团工委的指导下,六榕街社工站、六榕街未成年人保护站、广东丝绸博物馆、携手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匠心地图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将军东幼儿园联合开展广东省丝绸博物馆研学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零距离“触摸”岭南丝绸文化,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注入新希望。
多方联动,共织文化传承网
盛夏的阳光热情似火,却挡不住孩子们探索世界的脚步。早上10点,广东省丝绸博物馆迎来了一群小访客——将军东幼儿园的萌娃们。在大屏幕前,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跟随先导片的画面穿梭时空。岭南蚕桑的翠绿桑田、海上丝路的粼粼波光、巧夺天工的织锦技艺,在光影流转间化作一声声稚嫩的惊叹。“哇!蚕宝宝吐得丝变成了漂亮的衣服!”一只小手兴奋地指向屏幕,丝绸的华美与历史的厚重,悄然播撒进童真的心田。
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政府搭台、社区助力、院校参与、文博赋能”的立体化协作模式。共青团越秀区委及六榕街团工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为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与平台支持;六榕街社工站发挥活动组织与带领作用,组织带领社区幼儿园小朋友参与活动;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团队精心设计符合儿童视角的体验环节,并协助维持秩序、引导互动;广东省丝绸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则以童趣语言带来生动的丝绸知识讲解。
活动合照
多感互动,解锁非遗新体验
博物馆内人头攒动,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拉开序幕。紧扣幼儿认知特点,本次活动以“寻宝任务”为主线——孩子们手持特制集章卡,穿梭于各展区。每完成一个展区的探索与互动,就能在卡纸上收获一枚精美的馆藏纹样印章,如同解锁丝绸文化的秘密符号。
小朋友开心集章
作为寻宝第一站,蚕桑探秘厅孩子们在这里系统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桑叶与蚕茧形态特征,动手触摸感受其质感变化,建立起对蚕桑生命周期的立体认知。细致的观察为他们赢得了象征“生命奥秘”的首枚印章。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孩子在织造天地厅用触感解码工艺奥秘,亲手触摸从原料到成品的丝织品系列样本,亲身感受丝线在不同加工阶段的物理特性变化。特别是生丝那独特的硬滑触感,成为他们直观理解丝绸工艺品质标准的“触觉密码”。
讲解员介绍丝绸工艺
云纱传奇厅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声音魔法秀”。孩子们盘腿围坐,闭上眼睛,专注聆听讲解老师抖动香云纱布料发出的独特声响。“像踩在秋天的落叶上!”“像妈妈抖床单!”充满童趣的比喻此起彼伏。
“如果一匹漂亮丝绸,坐着大船漂洋过海,你会做成什么?”在海上丝路厅和广绣华章厅,面对讲解员的提问,小手如林般举起,“做成漂亮的小裙子!”童声响亮作答。趣味互动中,蚕桑文化、贸易故事、广绣针法都变得生动易懂。多感官互动,有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联想力与实践精神的同时,成功架起了古老丝绸文化与现代童趣认知之间的桥梁,每一次盖章都点亮了他们心中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热爱。
多元共创,开拓传承新路径
一条丝路,连接古今;一针一线,绣出活力。本次“丝路新彩·文化越秀”活动生动展现岭南蚕桑、广绣、香云纱等传统工艺的魅力,更是一次多元主体赋能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让孩子触摸丝绸肌理,就是触摸文明基因,这场‘启蒙课’让博物馆真正走进了孩子们心中。”将军东幼儿园园长感慨道。广东丝绸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强调:“文化传承重在点燃兴趣的火花,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是有效的方式。”